简介
《随废柴王爷流放那些日子》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种田小说,作者“五谷丰登庆丰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沈新月柳如烟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随废柴王爷流放那些日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人可以帮你们寻,工钱你们自己谈!”掌柜的想到小厮的话,耐着性子处理。
“哦,对了,掌柜的,麻烦再寻个石匠,我们需要打石磨、石臼!”柳氏补充道。
山上有不少岩石,就地取材,比自己背着走二十多里山路轻松。
“娘子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了吧!”掌柜的送佛送到西。
“还要买镰刀、砍柴刀、菜刀、针头线脑、木桶、木盆、各式菜种、黄豆、纱布,还有耕牛!”柳氏掰着手指一一道。
“耕牛?”李瑀与朝奉同时惊呼。
一头牛没个七八两银子,想都别想,这个时节,不一定有人肯卖!
“当然!不然咱们几个人谁犁得动?靠锄头挖到猴年马月?”
柳氏觉得夫君什么都不懂,靠他的话,一家大小迟早饿死。
“可是,柳氏,这钱够吗?”李瑀问。
“这不有当铺呢嘛!不行的话,你这身衣袍当了,也值个百八十两!”柳氏瞅着丈夫的袍服。
越看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儿,“夫君,得罪了!妾身失礼了!”
柳氏上前剥李瑀衣袍,反正干活也穿不了,不如趁现在还不算太破,多换些钱。
“诶,柳氏!”李瑀一手按住胸前,一手格挡柳氏的手。
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成何体统?这是自己仅有的体面外套。
交出玉坠换钱,咋还又盯上外套?
“呃,娘子莫急,待我着人问问,可有便宜的牛!”掌柜的忙劝道。
真要是脱下来,再讹个百八十两,主家不得开了他?
虽然这身破旧的锦袍质地上好,可谁敢穿?根本无法出手!
“真的?”柳氏停下手。
“太好了,掌柜!你真是活菩萨,有你这个本地通就是好!
我们有了这些,再慢慢把地垦出来,就能安顿下来!”
“呵呵,客气、客气!”掌柜的笑得勉强,着人去请木匠、泥瓦匠、石匠。
又冲朝奉使个眼色,“去城南牛贩子家看看,可有合适的牛,带来给娘子瞧瞧!价钱不能贵了!
顺便让铁匠铺的带着镰刀、砍刀过来,还有杂货铺的菜种、黄豆!”
“是!”朝奉一头雾水,直觉今日掌柜的撞邪了,尽做亏本买卖。
没多会儿,伙计带着木匠、泥瓦匠、石匠来到后院。
“蔺爷,您找小的们?”几个粗壮汉子抱拳施礼。
“各位,是这位郎君和娘子 !”蔺掌柜指了指李瑀、柳氏。
“见过郎君、娘子!”壮汉们复冲李瑀、柳氏行礼。
“在下李瑀,见过各位壮士!”李瑀行礼。
“李瑀?”壮汉们面面相觑,“看郎君面生得紧,莫非是京城来的那位?”
“正是!”李瑀点头。
“这…”壮汉们不明所以,“郎君唤我等来,有何事?”
“不是我,是、是柳娘子!”李瑀看向柳氏,他不懂行情,谈不来。
壮汉们又看向柳氏,“柳娘子是要盖房子?”
妇人身量长这么高的,属实少见,比一般男子高。
“是,我们初来乍到,房屋年久失修,无法住人,不知几位能找到多少人手?工钱几何?”柳氏落落大方。
“请问柳娘子,你们要盖几间房,用什么材料?可有现成木料?”几人对视后,木匠开口。
“我家在城外二十里地外,没有土坯,急着住,现成的竹子、青冈柞,需要几日?
家里就两间破屋,管不了吃住,工钱可以算高一点儿,你们自备干粮。
另外还要打石磨、石臼,床、饭桌、木盆、木桶、筲箕、豆腐滤架一应家什!”柳氏一次说完。
“这么多?”几人眼中闪过光亮。
以为没啥油水,却不想这么多,加起来有些赚头。
“目前只想到这些,也许后面还会追加。”柳氏道。
“你家几口人?盖几间房屋?”木匠问。
“七口人!就普通的农家小院,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外加灶房、茅厕即可!”
蔺掌柜嘶地一声,暗自腹诽,这柳氏一点儿不客气。
有容身之处就不错了,还正房、东西厢房,到底是流放还是旅游,这么洒脱!
木匠几人凑在嘀咕,好一阵才回道,“柳娘子,只用竹子、木材吗?”
“打土坯耗时,工期长,我们还得垦荒,不然错过农时,到明年都没得吃!”柳氏叹气。
谁不想要土坯房,时间不等人呀。
家中有产妇、婴儿,能干活的只自己、夫君、何忠贤、红莲四人。
“那生竹、生木材盖的房子不牢靠,要不了多久竹子、木材阴干,会变形。
先跟你说清楚,到时别赖我们手艺不精!”木匠道。
“我省的,赖不着你们!”柳氏笑道,“将就对付,以后日子好了,再盖土坯房!”
“好!”木匠们这才放心。
“我们也不乱要价,十八两,如何?我们再找五个人,大概十日建成。
另外制作桌椅、木桶、木盆、石磨、石臼等还需耗费五六日。”
“好!”柳氏略微思考后同意。
比预想的便宜了二两,有那么多家具,十八两真的是良心价。
“我先付二两定金,麻烦蔺掌柜做中间人,我们双方立个字据。”
“好!”木匠几人高兴道,有蔺掌柜背书,谁敢赖账?
“几位郎君,明日过来,可否帮忙带两个坛子、陶罐?今日我们要带走的杂物多,实在带不走。”柳氏想起家中还缺的东西。
“可!不知娘子要多大的?”木匠问。
“够七口之家用,腌制吃不完的蔬菜。”柳氏道,“这是二钱银子,不够的明日送来再补齐。”
几人拿着银钱和字据,欢喜离开,在门口碰到铁匠铺、杂货铺的掌柜带着不少东西来。
柳氏挑挑拣拣,要了镰刀、砍柴刀、菜刀、剪子、锅铲。
还有各式菜种、黄豆、盐卤、纱布、粗麻布匹、针头线脑、水缸等,又要了一斤红糖膏。
花去六两银子,铁器、红糖膏都很贵。
杂七杂八的东西,三个背篓一下装满。
“哞、哞!”门外响起牛的哞哞声。
柳氏赶紧出来,一头小牛犊怯生生站在当铺门口,不安地哞哞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