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一定不要错过一凡红尘笑写的一本完结小说《包公断奇案》,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70158字,这本书的主角是包公公孙等。
包公断奇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大宋天圣五年,春寒料峭的开封城迎来了一位新任府尹。清晨的薄雾中,一队衙役簇拥着一顶青布小轿,缓缓穿过朱雀门。轿帘微掀,露出一张黝黑方正的面孔,浓眉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正是新上任的开封府尹包拯。
“大人,前面就是府衙了。”随行的公孙策轻声提醒。
包拯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街道两旁驻足观望的百姓。他深知这开封府尹一职责任重大,天子脚下,权贵云集,稍有不慎便会惹火烧身。
轿子刚在府衙前停稳,一阵急促的鼓声便从衙门内传来。包拯眉头一皱:”何人击鼓?”
衙役慌忙来报:”回大人,是城南贾府的贾员外,说是家中珍宝被盗,要状告一个叫柳文远的书生。”
包拯整了整官服,沉声道:”升堂。”
—
公堂之上,包拯端坐案后,惊堂木一拍,两旁衙役齐声喝威。堂下跪着两人:一边是个锦衣华服、满脸怒容的中年男子;另一边则是个衣衫朴素、面容清秀的年轻书生。
“下跪何人?所告何事?”包拯声音洪亮。
那富态男子抢先叩首:”小民贾仁德,乃城南绸缎庄东家。今日状告这柳文远偷窃我家传家宝玉——’血玉麒麟’!”
包拯目光转向那书生:”柳文远,你有何话说?”
柳文远抬起头,眼中满是委屈:”大人明鉴!学生冤枉啊!那宝玉学生连见都未曾见过,怎会偷窃?”
贾仁德冷笑一声:”还敢狡辩!昨夜只有你在我府上做客,今早宝玉就不见了。不是你偷的,还能是谁?”
包拯仔细观察二人神色,贾仁德虽言辞激烈,眼神却闪烁不定;柳文远虽然紧张,但目光清澈,不似作伪。
“贾员外,你且将事情始末详细道来。”包拯道。
贾仁德清了清嗓子:”回大人,这柳文远是小女请来的教书先生。昨日是他第一次来府上授课,晚间我留他用饭。饭后我带他去书房观赏我收藏的珍玩,其中就有那块祖传的血玉麒麟。谁知今早起来,宝玉就不见了!”
包拯追问:”宝玉平日存放在何处?可有人看守?”
“就放在书房的多宝阁内,平日有管家看守。但昨夜…”贾仁德顿了顿,”昨夜管家告假回家,是我疏忽了。”
包拯目光一闪:”柳文远,你昨夜何时离开贾府?可有人证?”
柳文远恭敬答道:”学生约莫戌时三刻离开贾府,当时门房老张可以作证。回到住处后便再未出门,同住的几位学子皆可证明。”
包拯沉思片刻,忽然问道:”贾员外,你那血玉麒麟是何模样?价值几何?”
贾仁德一愣,随即答道:”通体血红,形如麒麟,约鸡蛋大小。乃先祖从西域所得,价值连城,至少值五千两银子!”
包拯点点头,又问柳文远:”你可曾见过此玉?”
柳文远摇头:”学生昨日确实进过书房,但贾员外只展示了些字画瓷器,并未出示什么血玉麒麟。”
贾仁德闻言大怒:”胡说!我明明…”
“肃静!”包拯一拍惊堂木,”此案尚有疑点,本官需进一步查证。来人,去贾府书房查看;另派人搜查柳文远住处。二人暂且收押,退堂!”
—
后堂内,包拯与师爷公孙策、护卫展昭正在分析案情。
“大人,此事蹊跷。”公孙策捋着胡须道,”那贾仁德言辞闪烁,似有隐瞒。”
展昭抱拳道:”属下已派人查过,那柳文远是国子监的学生,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从未有过偷盗前科。倒是贾仁德…”
“贾仁德如何?”包拯追问。
“贾仁德在商界名声不佳,最近绸缎庄生意亏损严重,听说欠了不少外债。”
包拯眼中精光一闪:”可有查过那块血玉是否真的存在?”
展昭摇头:”贾府下人都说见过此玉,但无人知晓具体价值。”
正说话间,搜查的衙役回来复命:”禀大人,柳文远住处未发现宝玉;贾府书房也未见异常,但…”
“但什么?”包拯追问。
“但属下发现书房多宝阁后有个暗格,里面空空如也,似曾存放过物品。”
包拯猛地站起:”备轿,本官要亲赴贾府查勘!”
—
贾府书房内,包拯仔细检查着那个暗格。暗格做工精巧,若不细看很难发现。包拯用手指轻叩暗格底部,传来空洞的回响。
“这下面还有空间。”包拯示意展昭,”打开它。”
展昭运劲于掌,轻轻一按,暗格底部应声而开,露出一个小空间。里面除了一些灰尘外,还有一小块玉石碎片。
包拯小心拈起碎片,对着阳光细看:”这不是血玉,只是普通玉石。”他转向战战兢兢站在一旁的贾府管家,”你家老爷最近可曾为血玉投保?”
管家一愣:”回大人,上月确实有保险行的人来过…”
包拯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又问:”贾小姐现在何处?本官要问她几句话。”
管家面露难色:”小姐今早去了城外寺庙上香…”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一个衙役匆匆跑来:”大人!我们在城南破庙里找到了贾小姐,她…她正与一个年轻男子在一起,说是要私奔!”
包拯与展昭对视一眼,立即赶往城南。
—
破庙中,贾小姐泪流满面地跪在包拯面前:”大人明鉴,小女子实在无法忍受父亲的行为,才决定与表哥远走他乡…”
“你父亲有何行为?”包拯温和地问道。
贾小姐抽泣着说:”父亲…父亲他为了还债,打算将我许配给六十多岁的盐商做妾。我不从,他便威胁要断了表哥的科举之路…”
“你表哥是?”
“就是…就是柳文远。”贾小姐红着脸道。
包拯恍然大悟:”所以昨夜柳文远去你府上,并非只是教书?”
贾小姐点头:”是父亲突然叫他去的,说是要考校他学问。谁知饭后父亲带他去书房,今早就告他偷玉…这分明是栽赃陷害!”
展昭在一旁低声道:”大人,看来贾仁德是为了阻止女儿与柳文远在一起,才设下此局。”
包拯摇头:”不仅如此。传令,明日重开公堂,本官要当众揭开此案真相!”
—
次日公堂,包拯命人将那块从暗格中找到的玉石碎片呈上。
“贾仁德,你可认得此物?”包拯沉声问道。
贾仁德脸色一变:”这…这只是普通玉石,与小民丢失的血玉无关。”
包拯冷笑:”是吗?可保险行的掌柜已经证实,上月你为血玉投保八千两白银,而据本官调查,你那所谓的’血玉麒麟’不过是普通红玉,价值不超过五百两。”
堂下一片哗然。贾仁德面如土色,汗如雨下。
包拯继续道:”你生意失败,债台高筑,便想出这骗保之计。先以高额投保,再伪造失窃现场。恰好女儿与柳文远情投意合,你便利用他来当替罪羊,一箭双雕!”
贾仁德瘫软在地:”大人…小人知罪…”
包拯一拍惊堂木:”贾仁德诈骗保险、诬告他人,罪加一等!判杖责八十,发配边疆;柳文远无辜释放;血玉骗保一案,移交刑部进一步查处!”
柳文远热泪盈眶,连连叩首:”多谢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
退堂后,公孙策笑着对包拯道:”大人初到开封便破此奇案,百姓都在称赞您是’铁面青天’呢。”
包拯望着堂外欢呼的百姓,肃然道: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官既食君禄,自当秉公执法,不负圣恩,不负黎民。”
展昭抱拳道:”属下愿追随大人,扫清开封一切冤屈不平之事!”
包拯微微颔首,目光坚定。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在这权贵云集的开封城,等待他的将是更多扑朔迷离的案件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