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这本都市种田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闻信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陆远。喜欢都市种田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已经写了120796字,目前连载中最新章节第91章。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的无弹窗阅读体验,寻找免费阅读网站,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对于周振的提议,陆远依旧是对程刚的那套说辞。“我也想和人合伙建房,但条件不允许啊,恐怕程队长没和你说吧,兄弟我有梦游症,还不轻。”陆远说这话时扫了眼周围的人,表现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啊?”周振听后…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陆远这边已经出师,对磨洋工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今天也不用再追随三舅。然而让陆远想不到的是,三舅倒反天罡,开始追着他走。话说回来,对于一个说话好听,能聊一齐儿的俊小伙,哪个老头能不喜欢呢,尤其跟着陆知青还能蹭两根好烟抽。只见在地头树荫下,陆远跟三舅悠闲地坐在石头上,嘴里叼着烟,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气氛颇为闲适。不远处,四队长远远瞧见这一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精彩章节赏析
对于周振的提议,陆远依旧是对程刚的那套说辞。
“我也想和人合伙建房,但条件不允许啊,恐怕程队长没和你说吧,兄弟我有梦游症,还不轻。”陆远说这话时扫了眼周围的人,表现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
“啊?”
周振听后大吃一惊,“不能吧,看你挺健康的。”
陆远摆手,再次压低声音:“在家的时候,半夜我还拿暖瓶把我爸砸进过医院,所以不是我不想在知青院住,是不敢,这下你明白了吧。”
周振叼着烟不住点头,陆远见他眼珠乱瞟,便知这小子起了疑心。
“那陆知青,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一块建三间房……”
周振的话没说完,便被陆远打断:“周知青,我咬牙跺脚花钱建房搬出来住,就是为了你们的安全负责。你倒好,竟然还想着跟我住到一块,这不光是在害你,也是害我,以后这事千万不要再提。”
“也是,也是。”
见陆远说的郑重,周振有点信了,“那……行吧,我不打扰你,就先过去了。”
说罢,周振朝旁边几名新知青走去。
一边走他还在琢磨,这陆知青看起来好好的,怎么就有这么个毛病,果然人无完人呐,长得个高好看有什么用,就这毛病能讨着媳妇?!
讨着用不三天也打跑了。
见周振走远,魏思思和张红娟这才走回来。
“你们说什么了,我看那个周知青脸色一会一变的?”张红娟上来便大大咧咧开问。
魏思思伸着小脑袋在旁边好奇等听。
女人嘛,即便再文静的小姑娘到了乡下也能开启八卦之魂。
“哦,他想和我一块建房。”
陆远随口说着。
“那也挺好的,能省下不少钱,可我看他走的时候那表情,你们好像没谈妥。”张红娟撇了撇嘴,继续道,“不过陆远我告诉你,你最好别和他搭伙,这个人作风不正派,别连累到你。”
作风不正派?
印象里,张红娟和周振好像并不认识吧?!
见陆远疑惑的目光望过来,张红娟俏脸一红:“昨天从县上知青办回大队这一路,他没少往我身上瞄。”
这么说陆远就明白了,随即目光不由自主瞥了眼张红娟的突出之处。
心中暗叹,不怪周振,试问哪个男人不想多看上两眼呢!
“他……他也总看我。”
旁边魏思思像是在和陆远告状般嘟囔道。
陆远一怔,也看你?!
小姑娘攀比之心这么强的吗!
虽然魏思思也颇具规模,可好像还没法跟张红娟比吧!
当然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陆远耸耸肩:“放心吧,除非他自己出钱建房,不然不会成咱们邻居碍你们眼的。”
“你是怎么搪塞他的?”
这回换魏思思好奇了。
陆远没隐瞒,直接道:“我告诉他,我有梦游打人的习惯。”
“真的假的?”两女异口同声道,随后反应过来悄悄给陆远竖了大拇指。
牛车缓缓而来,上车后陆远问清价格,去往县城是五分钱,到公社是三分钱。交了自己那份钱,便找了个空地坐好。
魏思思和张红娟紧跟在陆远身后,交钱后顺理成章坐到了他旁边。
虽然挨着坐,不过三人并未说话,一旁的几个男女知青一样,保持着闭口不言的状态。原因嘛,这牛车上还有几个大妈、婶子在呢。
私下怎么聊天都行,小打小闹也无不可。
但在这些八卦之魂达到九段的妇女面前,还是要有所收敛。
女知青生病在知青院炕上躺两三天,没准她们能传这个女知青在坐“小月子”。
平时闲聊没事,这时候还是要顾忌女知青的名声。
然而,很快陆远就知道自己错了。
他们不说话,可架不住这帮老娘们把话题往他们身上引。
而陆远和张红娟、魏思思三人,更是成了重点照顾对象,谁让他们在这帮新知青里长相最出众呢。
小伙子浓眉大眼,个头也高,一看在家就不吃苦。
穿的也不赖,手腕上还戴着“三转一响”中的手表。
虽然是最便宜的那一转,可依旧是许多人不可及的。
一路上陆远跟这帮子大妈婶子东拉西扯,一帮新知青在旁边大眼瞪小眼,听着陆远“哎呦”、“真的呀”、“这不好吧”。
陆远透露的都是明面上的,自家的事是一点没往外说,倒是从这些大妈婶子口中得知不少村里的八卦消息。
村西头的赵大撇子好吃懒做,还喜欢偷看隔壁王六家媳妇洗澡,差点被老王家人打死,还是会计赵德全出面才解决的。
李三小子天一黑就跟媳妇造娃,已经生下五个女娃,放出豪言,三年之内必抱个带把的。
有人看见齐瘸子跟赵德汉媳妇在自留地打打闹闹,一看两人就是有事。
老王家的寡妇看见姚知青就跟丢了魂似的,整天往姚知青院跑,不是给洗衣服,就是去送饭。
听到最后一条,陆远差点把大腿拍肿,信息差害人呐!
早知道应该先跑一趟姚知青院。
万一信息属实呢,万一两人郎有情妾有意呢,那姚知青早晚不得搬到王寡妇家住么,没准能底价把姚知青的房子抄到手。
现在建房细节已经跟李根田商议的差不多,就差选址,没准李根田都去联系土坯了,说什么都晚了。
赶车的老大爷六七十岁,带着草帽、叼着旱烟,一看就是老把式了。
牛也是头老牛,俗话说老牛识途,老把式配老牛,基本不用怎么赶。
眼看着牛车轱辘进了小坑,陆远都把屁股抬起来半拉,然而却没感受到半点颠簸。
就这样,一车人闲唠着就到了县城。
下午回村的时间点,陆远早就在对面婶子嘴里问了出来,下车后大家便分散开来。
之前陆远答应母亲韩春梅,到地安顿好先给家里报平安,所以他得先去趟邮局。至于信纸等都在邮局买,笔也用邮局的。
魏思思和张红娟则决定先去供销社,这两天新知青陆续抵达,她们怕去晚了很多东西买不到。
如果逢“集”,去晚一点东西就没了。
小说《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