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文学
一个酷酷的小说推荐网站
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小说最新更新在哪里?免费在线看

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

作者:生活要当心

字数:104309字

2025-08-22 20:00:00 连载

简介

想要找一本好看的历史古代小说吗?那么,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生活要当心创作,以赵云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期待不已。快来阅读这本小说,104309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建兴三年的蜀汉朝廷,气氛比往年更加凝重。诸葛亮在朝堂上眉头紧锁,手中的羽扇也难得地静止不动。

“报——!”传令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沉寂,“南中急报!孟获再次反叛,勾结牂牁、越嶲诸郡,聚众十万,声势浩大!”

朝堂上一片哗然。刘禅惊慌地看向诸葛亮:“相父,这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文武百官,最后停留在一位银甲老将身上:“子龙将军。”

赵云出列,虽年近花甲,身姿依旧挺拔如松:“末将在。”

“朝中大将,唯子龙可当此任。”诸葛亮轻摇羽扇,“然南中地势复杂,瘴气弥漫,孟获狡诈异常,非等闲之辈。将军可有把握?”

赵云抬头,目光如电:“云随先帝征战三十余载,何曾畏难?愿立军令状,不平南中,誓不还朝!”

诸葛亮凝视赵云良久,终于点头:“好。然有一事需谨记:南人反复,今日破之,明日复叛。须收其心,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离成都那日,小雨淅沥。赵云率三万精兵出发,长子赵统作为副将随行。马蹄声碎,旌旗在细雨中低垂。

“父亲,此次南征,为何不见朝中其他大将?”赵统策马靠近,压低声音问道。

赵云目视前方:“东吴有异动,魏延需镇守汉中,马岱防备羌人。陛下与丞相需要可靠之人护卫。”

赵统皱眉:“可父亲年事已高,南中瘴疠之地…”

赵云突然勒住马缰,转头看向儿子:“为将者,死于边野,何须马革裹尸?此乃本分。”说罢,扬鞭策马,再不回头。

行军月余,至南中地界。山势陡然险峻,林木遮天蔽日。时值盛夏,湿热难当,北方士卒多有病倒。

这日,大军正行至一处名为“蛇盘谷”的险要之地,忽听两侧山林鼓声大作,箭如飞蝗般射来。

“有埋伏!举盾!”赵云大喝,同时长枪舞动,拨开来箭。

只见前方山坡上,一个身材魁梧、披发纹面的大汉手持长刀,哈哈大笑:“汉军听着!我乃南王孟获!速速投降,饶你不死!”

赵云不动声色,观察四周形势。敌军占据高地,箭矢不断,己方被困在狭窄谷底,形势不利。

“父亲,我带一队人马从左侧突围!”赵统请命。

赵云摇头:“正合他意。敌军设伏,必在两侧林中另有埋伏。”他沉思片刻,突然下令,“后队变前队,缓缓后退。”

汉军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后撤退。孟获见状,以为汉军怯战,大喜之下率军从山坡冲下。

就在蛮军冲到谷底时,赵云突然大喝:“就是现在!点火!”

事先埋伏在谷口处的汉军立即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油干草,顿时浓烟滚滚,顺风直扑蛮军。与此同时,两侧山崖上突然出现汉军弓弩手——原来赵云早已派精兵悄悄绕后占领了制高点。

蛮军大乱,被烟熏得睁不开眼,又被箭雨覆盖,死伤惨重。孟获怒吼连连,试图组织反击。

赵云看准时机,单骑突入敌阵,直取孟获。银枪如龙,所到之处无人能挡。孟获大惊,举刀相迎。两人战不十合,赵云卖个破绽,孟获一刀劈空,被赵云轻舒猿臂,生擒过马。

蛮军见首领被擒,纷纷溃散。

当晚,汉军大帐中,孟获被缚跪地,仍昂首不服:“今日中你奸计,非战之罪!若放我回去,整兵再战,必能胜你!”

赵云抚须沉吟。帐中诸将纷纷劝言:“将军,孟获乃南蛮之首,今既擒之,当速解往成都,请陛下发落。”

赵云想起诸葛亮“收其心”的嘱咐,突然道:“给孟获松绑。”

众将愕然。孟获也愣在当场。

赵云走到孟获面前:“你既不服,我便放你回去。整兵再战,如何?”

孟获难以置信:“此言当真?”

赵云点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下次再被擒,可心服?”

孟获大笑:“若再被擒,必然心服!”说罢转身大步出帐。

赵统急道:“父亲,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赵云望着孟获远去的背影:“丞相有言,南人之叛,非求割据,实因汉官欺压太甚,不得己耳。今孟获在南中威望甚高,若真心归顺,可保南中数十年太平。”

数日后,探马来报,孟获退守泸水南岸,凭借天险固守。泸水湍急,无法架桥,南岸地势陡峭,易守难攻。

赵云亲至岸边察看,果见对岸蛮军戒备森严,箭楼林立。时值雨季,河水暴涨,舟楫难行。

“将军,是否等待旱季再攻?”部将建议。

赵云摇头:“我军远征,粮草不继,岂能久待?”他沉思良久,忽然问当地向导,“泸水上游可有浅滩?”

向导答:“上游三十里有一处,名曰’象鼻滩’,水势较缓,然孟获必已设防。”

赵云心生一计。他令赵统率五千人马,大张旗鼓前往象鼻滩作渡河状,自己则亲率精锐趁夜潜至下游一处漩涡密布的险段。

是夜,月黑风高。对岸蛮军见上游火把通明,杀声震天,果然调兵往援。赵云则令士卒以牛皮囊充气,悄无声息地渡河。待到对岸守军发现时,汉军已经登岸。

混战中,赵云直取中军大帐。孟获刚从睡梦中惊醒,不及披甲,持刀应战。不到五合,再次被赵云擒住。

孟获面红耳赤:“又不小心中了你的计!若正面决战,必不至此!”

赵云再次释放孟获。诸将皆不解,唯赵云笑而不语。

第三次交锋,孟获学乖了,坚守不出,想借瘴气暑热拖垮汉军。果然,汉军中暑者日增,士气渐衰。

这日,赵云巡视营中,见士卒病倒无数,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出帐观天象,忽见北方有乌云滚滚而来。

“传令!即刻拔营,移往高处!”赵云突然下令。

赵统疑惑:“父亲,夜深露重,士卒多病,何以突然移营?”

赵云指北方:“暴雨将至,此地低洼,必成泽国。”

果然,半夜暴雨倾盆,原营地尽被淹没。孟获见汉军移营,以为溃退,率军追击,不料反遭汉军反扑,第三次被擒。

“此乃天助你,非你之能!”孟获仍不服。

赵云依然释之。

第四次交战,孟获借毒泉之利。南中有泉,水色碧绿,饮之即亡。孟获诈败,诱汉军至毒泉区域。赵云早有防备,令士卒自带清水,且战且退,反而将孟获引入埋伏,四擒之。

第五次,孟获请木鹿大王助战,驱象群冲阵。赵云令士卒以火攻之,象群受惊反冲,蛮军大乱,五擒孟获。

第六次,孟获妻祝融夫人设计诈降,欲在宴席中刺杀赵云。赵云识破计谋,反将祝融夫人擒住。孟获为救妻子,自投罗网,六擒六纵。

至此,孟获心中已生敬意,然身为南中之主,岂能轻易认输?于是聚集各部族首脑,欲作最后一搏。

第七次交锋,孟获联合南中各部族,聚集十万之众,与汉军决战于秃龙洞。

决战前夜,赵云独坐帐中,擦拭长枪。赵统进来,见父亲神色凝重,不禁问:“父亲担忧明日之战?”

赵云摇头:“非也。我在想,孟获七次被擒,七次释放,其心可曾动摇否?若明日再擒之,仍不归心,该当如何?”

赵统愤然:“若再不降,唯有斩之,以绝后患!”

赵云叹息:“统儿,为将者,非只知杀戮。丞相托我以平南大任,重在收心。杀一人易,收一心难啊。”

次日清晨,两军对垒。孟获率各部酋长立于阵前,声势浩大。

赵云单骑出阵,高呼:“孟获!今日决战,若再败北,可心服否?”

孟获大笑:“赵云!你七擒七纵,仁义之心,孟获佩服!然我南中儿女,宁死不屈!今日必决胜负!”

战鼓擂响,蛮军如潮水般涌来。汉军结阵相迎,厮杀震天。

混战中,赵云发现蛮军左翼由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率领,攻势凌厉,汉军右翼渐不能支。他立即率亲兵往援,却不料这是孟获之计——故意暴露左翼弱点,引诱赵云深入。

待赵云冲入敌阵,忽听号角声响,四面伏兵尽出,将赵云团团围住。

“赵云!今日你中我计矣!”孟获大喜,率精锐直扑赵云。

谁知赵云不慌不忙,令亲兵举起红旗。顿时,汉军阵型突变,原本看似溃散的右翼突然变成尖刀阵型,直插蛮军心脏。原来赵云早已识破孟获之计,将计就计。

与此同时,一支奇兵从后方山谷杀出,直取孟获大本营——这是赵云提前一月安排的偏师,穿越无人知晓的密道,直捣黄龙。

孟获见老巢被袭,慌忙回救,正中埋伏。一场大战,蛮军大败,孟获第七次被擒。

汉军大帐中,孟获被缚跪地,低头不语。帐内诸将肃立,鸦雀无声。

赵云走下帅座,亲自为孟获松绑。然后退后三步,整理衣甲,突然向孟获深深一揖。

满帐皆惊。孟获也愕然抬头。

赵云诚恳道:“将军勇武,云深感敬佩。七擒七纵,非为羞辱,实因惜将军之才,爱南中之民。今战火连年,百姓流离,士卒白骨露野,云心实痛之。”

他继续道:“汉蛮本为一家,何分彼此?云在此立誓,若将军归顺,必奏请陛下,免南中赋税三年,设汉蛮互市,尊重各族习俗,永不欺压。”

孟获怔怔地看着赵云,见他白发苍苍,甲胄染血,眼中却是一片赤诚。回想七次被擒,七次释放,若非真心为民,何至于此?

忽然间,这位南中猛虎热泪盈眶,扑通跪地:“赵将军仁义,孟获…心服口服!南中愿永世归顺,不复反叛!”

帐中顿时欢呼雷动。

翌日,赵云与孟获盟誓于泸水之畔,饮血酒,结兄弟。南中各族载歌载舞,庆祝和平。

赵云又请孟获推荐贤能,治理地方。孟获推举数位有才德的部族首领,赵云皆表奏朝廷,授以官职。同时下令减免赋税,开设市场,允许汉蛮通婚。南中百姓欢欣鼓舞,深感赵将军仁德。

三个月后,赵云班师回朝。行至成都郊外,见诸葛亮亲率百官迎候。

“子龙辛苦了!”诸葛亮快步上前,握住赵云的手,“南中捷报频传,七擒七纵,收服孟获,真乃千古奇功!”

赵云谦道:“全赖丞相妙算,云不过执行而已。”

诸葛亮摇头:“非也。临机应变,仁义怀远,皆子龙之能。”他细看赵云面色,欣慰道:“子龙虽经苦战,精神矍铄,实乃大汉之福!”

赵云微笑:“南中已平,云心甚慰。”

是夜,宫中大宴。刘禅欲封赵云为镇南大将军,镇守南中。赵云却婉拒:“南中之事,可托孟获,其人重诺,必不负陛下。云愿继续为陛下训练精锐,以备北伐。”

诸葛亮亦赞同:“子龙所言极是。以蛮治蛮,方为上策。”

宴罢,赵云漫步庭中。诸葛亮跟来,两人并肩而立。

“子龙真不欲镇守南中?”诸葛亮轻声问。

赵云望着一轮明月,缓缓道:“云虽年近花甲,然志在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南中既平,当为北伐做准备矣。”

诸葛亮叹息:“有子龙在,大汉之幸也。”

忽然,赵云朗声笑道:“丞相何出此言?云虽老,尚能饭否?他日北伐,愿为先锋!”

诸葛亮亦笑:“必如子龙所愿!”

此后数年,南中果然太平无事。孟获每年遣使朝贡,甚至亲自入朝觐见。赵云与孟获时常书信往来,结为知交。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北伐中原,赵云虽年事已高,仍请缨出征。诸葛亮以其年老不许,令其镇守成都。赵云每日操练兵马,为北伐提供精锐之师。

一日,孟获亲自率南中精兵三千来援,见赵云仍精神矍铄,大喜过望:“将军安康,实乃南中之福!”

赵云笑道:“有孟获将军这样的朋友,云怎能不老当益壮?”

两人相视大笑,笑声在成都城上空回荡,见证着这段传奇的友谊与和平。

后人评价:“赵云南征,七擒七纵,收服孟获而不居功,安定南中而不自傲,真乃国之栋梁,将之楷模。”其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仁义智勇的象征。南中地区至今仍流传着“赵子龙七擒孟获”的传说,百姓在家中供奉赵云画像,以纪念这位带来和平的将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