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文学
一个酷酷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推进杆卡在18%的位置,飞船正沿着那条被染成深红的航道滑行。刘生没去碰控制台新浮现的那行字,抗辐射涂层活性提升到87%——他只当是系统误报。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右舷那个刚通上电的供能模块稳住。

他从工具包里抽出那块酸蚀过的硅片,边缘已经被磨出几道豁口,是上回改装时留下的。这东西现在成了唯一能匹配能量频率的缓冲层。他把硅片夹进主线路和补充装置之间,手指压紧接头,等电流一通,掌心立刻传来一阵震颤,像是有东西在金属里跑动。

仪表盘上的电压曲线跳了两下,稳住了。

他立刻拆开涂层材料的包装。银灰色的箔片轻得几乎没重量,展开时贴在操作台上,边缘微微翘起。他用探针测了下导电性,数值飘忽不定,但和硅片的输出频段有重叠。他剪下一条,贴在供能模块的散热基座上,再用金属夹固定两端。

通电瞬间,箔片泛起一层蓝光,三秒后消失。

刘生没动,盯着读数。温度下降了0.6度,不算多,但持续在降。他没去碰那块刻着纹路的黑色方块,现在不是研究它的时候。他把剩下的涂层收进工具包,顺手摸了下内袋里的金属片,上面写的“47分钟”还在,字迹被汗洇过一道。

他调出右舷的能源拓扑图,发现供能模块已经能独立输出35%的额定功率。虽然不稳定,但至少能撑起屏蔽层和部分冷却回路。他把主控柜的负载切换过去,刚松口气,舷窗外的红雾猛地一震。

像是整片空间被人抽了一鞭子。

警报没响,但控制台的辐射监测曲线直接拉出一根 spike。刘生抬头,灰雾已经变成刺目的橙红,像是有东西在远处炸开。他立刻调出外部传感器数据,太阳风粒子流密度翻了四倍,电离强度突破安全阈值。

太阳风暴来了。

他反手拔掉主控柜的备用保险,将酸蚀处理过的硅片阵列接入屏蔽层的接地回路。 走私船的原装屏蔽是单层电容结构,电荷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击穿。他需要人为制造分流路径,把多余电荷导走。

电流接通的瞬间,屏蔽层外缘闪过一道蓝弧。他盯着电压表,等峰值过去,立刻把剩下的涂层材料缠在主控柜外壳上。箔片贴上去的刹那,柜体表面的辐射读数开始缓慢下降。

不是屏蔽增强,是材料在吸收。

他没时间细看,风暴的第二波冲击已经逼近。舷窗震了一下,舱内灯光闪了半秒。他扑到右舷控制阀前,手动打开应急散热口。风扇转了两圈,卡住不动。他一拳砸在面板上,重启指令刚发出去,控制台闪出一行乱码:“SYNC TO SOLAR PULSE 50Hz”。

他愣了零点几秒,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材料的响应频率。他没去深究,现在得先把热控系统撑起来。

飞船的主动冷却系统早就瘫了,靠的是外壁那层酸蚀沟槽导热。可现在外部辐射太强,光靠沟槽不够。他需要把内部积热更快地排出去。

他拆开驾驶舱下方的维修盖,露出一段冷却液管路。管壁烫手,液体流速已经降到临界值以下。他把酸蚀沟槽的接口拆下来,用金属软管接进冷却回路,让液体流经外壁的导流槽。这样一来,热量能顺着沟槽扩散到更大面积的船体上。

可问题没解决。船体本身也在吸热,散热效率越来越低。

他盯着那卷涂层材料,脑子里冒出个念头。这东西能吸收辐射,会不会也能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散出去?他剪下几片,嵌进右舷散热鳍的核心槽里,再把散热鳍的金属骨架接到冷却回路末端。

通电后,散热鳍表面的涂层开始周期性闪烁蓝光,像是在呼吸。

他调出热成像图,发现鳍片表面的温度在持续下降,而外部空间的红外读数微微上升。热量确实被转化成辐射散逸了出去。

他没停,继续把其他散热鳍都改了一遍。二十分钟后,全舰的热负荷从108%降到89%,虽然还在警戒区,但至少不会再往上冲。

他靠在座椅上,喘了口气。后背的衣服已经湿透,贴在战术背心上。他伸手去拿水袋,刚碰到,控制台又震了一下。

不是警报,是震动。

他抬头,发现主控柜外壳上的涂层材料正在轻微抖动,像是被什么频率带动。他顺手摸了下工具包,里面那块黑色方块的边缘纹路也在同步震颤。

他没碰它。

他调出航线图,前方的红雾依然浓稠,但“黑线”的轮廓更清晰了。燃料还剩29.4%,够用。他正准备推推进杆,控制台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被动散热效率提升至76%,建议关闭备用冷却泵以节省能耗”。

他看了两秒,手动关闭了泵组。舱内风扇停了,但温度没升。

他把推进杆推到20%,飞船加速。舷窗外,风暴的边缘还在翻滚,但船体的热曲线稳住了。他低头检查工具包,确认涂层材料和方块都收好,酸液瓶的液位还剩三分之一。

就在这时,右舷外壁的酸蚀沟槽闪过一道微光,和涂层的蓝光节奏一致。

他没抬头,手指在控制台上敲了三下,像是在确认某个节奏。然后他把一块新的金属片拿出来,用笔写下:“还能撑52分钟”。

写完,他把片塞进内袋,压在母亲的镯子下面。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