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文学
一个酷酷的小说推荐网站
林默/陈硕谢明璃小说执笔为灯照山河在线阅读

执笔为灯照山河

作者:辛卯粒子

字数:113042字

2025-08-16 18:10:00 连载

简介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执笔为灯照山河》,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快穿作品,围绕着主角林默/陈硕谢明璃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辛卯粒子。《执笔为灯照山河》小说连载,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13042字。

执笔为灯照山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科举,这座大胤王朝万千寒门士子挤破头都想登上的独木桥,其门槛之高、竞争之残酷,远超林默(陈砚)最初的想象。从县试、府试到院试,再到汇聚一省精英的乡试,每一关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淘汰者如雨落。

拖着那条尚未痊愈、揣着仅剩不多的铜板和硬得能硌掉牙的杂粮饼,林默(陈砚)如同一个沉默的斗士,一次次踏入那庄严肃穆却又暗藏杀机的考场。

考场内,号舍狭小逼仄,仅容一人转身。盛夏闷热如蒸笼,蚊蝇肆虐;深秋则寒风刺骨,冻得人手指僵硬。空气里弥漫着劣质墨汁、汗味、甚至因紧张而失禁的尿臊味。来自各地的学子,有的锦衣玉食,带着精致的考篮和仆从打点;有的则如林默一般,衣衫破旧,面色青白,眼中是孤注一掷的决绝。

林默(陈砚)无疑是后者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他使用的笔墨是最劣等的,砚台是那块粗糙的石头,纸张也透着一股廉价的草腥味。他佝偻着背,坐在冰冷的号凳上,那条伤腿让他无法久坐,只能不时变换姿势,引来监考吏员不耐烦的呵斥。

然而,当考题发下,墨锭在石砚上艰难地磨开,他那双因长期营养不良和熬夜苦读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瞬间变得异常锐利和专注。

初露锋芒的时刻到了!

扎实到恐怖的语言功底:

精准破题:无论题目是截取自《四书》的晦涩章句,还是要求阐述某个历史典故的微言大义,林默总能瞬间抓住核心要害。他的破题之精准、切题之紧密,远超那些死记硬背、只知寻章摘句的学子。这得益于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训练出的文本分析能力,以及对语言逻辑的深刻把握。他能清晰分辨字词的细微差别和语境含义,避免了常见的曲解或泛泛而谈。

【文字洗练:他的文辞绝无华丽辞藻的堆砌,力求准确、简洁、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用在最恰当的位置,杜绝了陈腐的套话和空洞的排比。这种洗练的文风,在崇尚繁复骈俪、引经据典的科场中,反而如同一股清流,显得异常“质朴”。】

【降维打击的逻辑结构】

【论证严密:林默的文章结构,完全是现代议论文“总分总”的典范升级版。开篇破题,亮明核心观点;中间分论点层层递进,逻辑链条环环相扣,每一个分论点都有具体的论据支撑;结尾总结升华,呼应开头,水到渠成。论证过程严密得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无懈可击。】

【思维深度:他并非简单复述经典教条,而是能结合现实,对经典进行更深层次的阐发。论“仁政”,他能从“轻徭薄赋”引申到“藏富于民”、“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论“君子”,他能强调“知行合一”、“心系黎庶”的实践品格。这种带着现实关怀和系统思维的论述,让他的文章在众多空谈道德的文章中鹤立鸡群。】

【“伪托古人”的意境杀器:

在需要情感渲染或意境升华的关键处,林默会极其谨慎地“借用”一些这个世界没有、但意境绝美的诗句。他深知“文抄公”的风险,每次都精心选择那些风格相对古朴、意境相对普适、且稍作修改使之更契合语境的句子。

在描绘民生凋敝时,他会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抒发虽处逆境仍怀希望时,他会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阐述坚韧品格时,他会引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些诗句如同画龙点睛之笔,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和强大的感染力,瞬间拔高文章的格调,在考官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它们既展示了“陈砚”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诗才”,又完美服务于文章主旨,毫无突兀之感。】

考官的反应:

在县试、府试的阅卷中,林默(陈砚)的文章便已引起了一些谨慎的关注。到了院试、乡试这种汇聚了更多人才的层级,他的卷子更是屡屡在考官中引发讨论。

县试考官:“此子文风…甚是古怪!不尚华丽,却字字如钉,直指要害。破题之准,老夫多年未见。只是…这字句过于直白,少了些韵味啊…”

府试副考官:“文风质朴?非也!此乃大巧不工!看其论述,层层剥笋,逻辑之严密,如老吏断案!更难得的是,文中偶有佳句,意境深远,直击人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妙!此句出自何典?老夫竟一时想不起…”

乡试主考官:这位阅卷无数的老翰林,在堆积如山的考卷中,看到了林默那份字迹不算漂亮、用纸也最劣等的卷子。初看其质朴无华的开头,眉头微蹙。但越读,眼神越亮!读到论证部分,手指不由自主地在桌上随着其逻辑节奏轻敲;读到那些伪托的“绝句”时,更是忍不住低声吟诵,拍案叫绝!

最终,他在林默(陈砚)的卷子上,用朱砂笔重重写下八字评语:

“文风质朴,却暗藏机锋;逻辑缜密,实属罕见!”

批阅完毕,他忍不住对身旁的副手感叹:“此子… 胸中似有丘壑!其文如古剑藏匣,锋芒内敛,然出鞘必惊世!更难得的是… 其文骨之中,隐有悲悯苍生之气… 这陈砚之名,老夫记下了。”

结果:

林默(陈砚)的名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县、府、院试中激起层层涟漪,最终在乡试放榜之日,赫然出现在榜单前列!

消息传开,在小范围内引起一阵议论。

“陈砚?何人?”

“听说是北边偏远山坳里来的寒门子弟…”

“寒门?竟能高中?怕不是走了什么门路?”

“非也!听阅卷的大人私下说,其文风独特,逻辑奇诡,更有惊才绝艳之句!”

“哦?竟有此事?倒是奇了…”

林默(陈砚)站在喧闹的榜下,听着周围的议论纷纷,看着自己那陌生的名字高悬其上,心中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冷冽。

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果然如此”的笃定。现代系统性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训练,碾压这些靠死记硬背和揣摩八股程式的古代学子,是降维打击。这童试、乡试的胜利,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是通往那座最终舞台——殿试的必经阶梯。

他摸了摸怀里仅剩的几枚铜板和那块已经有些融化的饴糖,感受着左腿旧伤的隐痛,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望向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核心的皇城方向。

初露锋芒,只是开始。

真正的惊雷,将在那金銮殿上炸响!

他紧了紧背上的破旧书箱,转身,一瘸一拐地,再次汇入京城底层的人流之中。身影依旧单薄,步履依旧蹒跚,但脊梁,却挺得笔直。他需要回去,回到那“鸡毛店”的角落,为下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做更充分的准备。目标,从未如此清晰——殿试夺魁!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