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选一篇都市日常小说《好险,差一点又没亏成》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方宇,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胡洪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好险,差一点又没亏成目前已写121127字,小说状态连载,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好险,差一点又没亏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晨五点半,天色刚泛起鱼肚白,口罩厂的铁门就被吴迪拉开了。
他踩着露水走进车间,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攥着厚厚一叠翻新清单——这是方宇砸下一百万后,他熬了一个通宵才理顺的流程表。
“张师傅,焊机今天务必到位,新的无菌车间要先搭框架。”
吴迪对着正在搬脚手架的老工人喊,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李姐,这批熔喷布先入库,等新机器调试好再开工,别占着通道。”
车间里已经一片忙碌。工人们大多是附近的村民,一个星期前方宇接手这濒临倒闭的小厂时,不仅没裁人,还把月薪提到了八千五,赶上了城里的工资水平。
此刻,不需要配合翻新的工人正坐在老机器前,手指麻利地将口罩边缘压合,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
负责协助施工的则帮着搬钢板、清废料,连平时总爱偷懒的小王都扛着水管跑前跑后,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
“吴经理,东边那间仓库的墙拆完了,泥瓦匠说上午就能粉墙。”一个女工跑过来汇报,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馒头。
吴迪点点头,刚要说话,就听见院子里传来汽车引擎声。他抬头望去,方宇正和一个年轻男孩从越野车上下来,旁边还站着穿连衣裙的苏晚。
入秋的太阳已经有些灼人,苏晚手里的遮阳伞斜斜地挡在方宇头顶,两人低声说着什么,男孩则背着个双肩包,好奇地打量着厂区里的景象。
“吴迪,进度怎么样?”方宇大步走进来,白衬衫的领口沾了点灰尘,“我带马腾过来签合同。”
“方总早!”吴迪迎上去,递过手里的清单,“设备进场了七成,无菌车间的净化系统明天到,工人都盯着呢,错不了。”
他瞥见旁边的马腾,这男孩还是第一次来厂里,眼睛瞪得溜圆,正盯着刚卸下来的新机器看,T恤后背已经被汗浸湿了一大片。
“这厂子可真够大的。”马腾咂了咂嘴,忽然往车间里缩了缩脖子,“嚯,里面开空调了?”
确实,为了不影响现有生产,方宇特意先给老车间换上了中央空调。此刻车间里冷气充足,和外面的闷热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
马腾忍不住往门口多站了站,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凉风,一脸羡慕:“二哥,你们这儿也太舒服了吧?我们学校那破宿舍,连个电风扇都没有,后半夜能热得坐起来烙饼。”
方宇抬手拍了下他的后脑勺:“你不是刚领了两万工资?学校住不惯,不会去附近酒店开个房?”
马腾愣了一下,随即拍着大腿笑起来:“对啊!我咋忘了这茬!”光顾着兴奋,倒把这事儿抛到了脑后,“等下个月工资发了,我直接在厂里附近租个房,省得来回跑。”
苏晚在一旁笑着摇头,从包里拿出湿巾递给马腾:“先擦擦汗吧,签完合同让吴迪带你熟悉下车间。”
马腾接过湿巾胡乱抹了把脸,眼睛更亮了:“好,那赶紧签合同!”
吴迪早已让会计准备好了文件。办公室里的空调嗡嗡作响,方宇坐在办公桌后,把打印好的合同推到马腾面前。
“仔细看看,没问题就签字。”
马腾的手指在“厂长”两个字上顿了顿,忽然抬头看向方宇:“二哥,我啥经验都没有……”
“都说了多少遍了,谁一开始就有经验?”方宇靠在椅背上,语气轻松,“把本职工作干好不就行了,怕什么,还有我呢。”
方宇心想,看看,看看,多么不自信的员工,有了这种厂长,厂子不亏才有鬼了,方宇满意的点点头。
马腾深吸一口气,拿起笔。笔尖落在签名处时,他手微微抖了一下,随即用力一划,“马腾”两个字带着少年人的棱角跃然纸上。
放下笔的瞬间,车间里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新的中央空调刚刚启动,凉爽的风顺着通风口涌进每个角落,连缝纫机的声音都仿佛轻快了几分。
“走,带你去看新机器。”方宇站起身,拍了拍马腾的肩膀。
马腾跟着他往外走,路过车间时,正好看见几个工人笑着冲他招手。中央空调的凉风拂过脸颊,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签过字的合同,忽然觉得,这个秋天好像比想象中要凉快得多。
吴迪站在办公室门口,望着三人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清单,转身朝着施工队喊:“加快速度!争取三天内就把我的工作搞定,好出去拉订单。”
而此时, 方宇和苏晚带着签完合同的马腾往吴迪走去。
“吴迪。”方宇停下脚步,声音沉了沉,“大家早饭就吃这个?”
来的时候,方宇就注意到很多员工就吃点干馒头,这一下子就让方宇又想到了一个花钱的好点子,于是签完合同赶紧找上吴迪。
吴迪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上掠过一丝无奈,点了点头:“嗯,好多人都是带馒头过来的,要么就在门口买个煎饼,对付一口就算了。”
“为什么?”苏晚蹙着眉,手里的帆布包下意识攥紧了。她记得方宇刚把工资提了三成,还改成了周结,按理说大家手头不该这么紧。
“家里负担重啊。”吴迪叹了口气,往车间深处指了指,“张师傅老伴儿卧病在床,每个月药钱就得两千多;李姐家俩孩子在读高中,光学费就是笔大数;还有小王,他爹前阵子摔断了腿,刚把赔偿款拿去给老人做手术……”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您给的工资是高,可架不住家里老的小的都等着花钱。大家总说,早饭对付对付不碍事,省下来的钱能给孩子买支新钢笔,给老人多买盒好药。”
方宇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指节在身侧捏得发白。他转头看向苏晚,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心疼。
“这怎么行?一天三顿饭,早饭最要紧。工人天天在车间里站八九个小时,啃干馒头哪来的力气?身体垮了,挣再多钱有什么用?”
“方总,您的意思是……”吴迪的眼睛亮了亮,又有些不敢确定。
“你现在就安排人,”方宇的语气斩钉截铁,“去附近的早餐铺订包子、油条、豆浆,不够就多找几家。从今天起,厂里管三餐,早饭、午饭、晚饭,所有员工的伙食费,厂子全报!”
吴迪猛地抬起头,嘴巴半张着,像是没听清。车间里的缝纫机声似乎都停了一瞬,几个离得近的工人偷偷往这边看,手里的馒头悬在嘴边。
“方总,您说……三餐都报销?”吴迪的声音发颤,眼眶一下子红了。他在这行干了快十年,换过五六个老板,见过拖欠工资的,见过克扣福利的,却从没听过哪个老板主动要管员工三餐的。
“对,”方宇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钱不够跟我说,但必须保证大家吃得好。早饭要有粥有蛋,午饭晚饭荤素搭配,每天得有两顿带肉的硬菜。”
吴迪的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抹了把脸,哽咽着说:“谢谢您方总,我这就去办!现在就去!”说着转身就要跑,却被方宇喊住了。
“等等。”方宇叫住他,拿出手机点开转账界面,“还有最近来帮忙的施工师傅,他们也在厂里吃。我先转五万给你,按每个人每天一百块的标准算,不够再跟我要。”
顿了顿,特意叮嘱:“每天的菜色得换着来,别重样。早上除了豆浆,再备点牛奶、粥;中午晚上加个汤,饮料也买点,可乐雪碧什么的,天热了让大家能喝上口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