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文学
一个酷酷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傍晚的霞光透过芦苇荡,给小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苏惟夏盯着电脑屏幕上反复弹出的安全警报提示,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如同筑墙的砖块,将【西溪·寻迹】的核心数据严密地保护起来。陈默在一旁调试着加密程序,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防火墙升级完成,物理隔离服务器也部署好了。”陈默长舒一口气,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除非林骁是顶级黑客,否则很难突破。”

苏惟夏点点头,却没有丝毫放松。林骁的威胁像一根毒刺,扎在心头。她点开沈知行发来的消息:【老周那边已启动背景调查,林骁三个月前从国外回来,目前在杭城一家传媒公司任职。】

窗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沈知行推门而入。他身上带着晚风的凉意,神情比午后离开时更加凝重,但眼底的暴戾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郁的冷静。

“查到了些眉目。”沈知行将外套搭在椅背上,径直走到工作台前,“林骁现在的公司,老板是当年投资我们工作室的股东之一。”

苏惟夏心头一紧:“他是故意的?”

“八九不离十。”沈知行拿起桌上的水杯一饮而尽,喉结滚动的弧度透着压抑的疲惫,“当年卷走投资款后,他在业内名声扫地,只能出国避风头。现在回来,恐怕是想借着西溪项目的热度洗白自己,顺便……看看能不能从我这里捞到好处。”

最后几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带着刺骨的寒意。苏惟夏看着他紧抿的唇角,想起昨夜他崩溃的模样,那句“他是我最好的兄弟,也是亲手毁了我的人”还在耳边回响。

“需要我做什么?”苏惟夏轻声问。

沈知行抬眸看她,目光复杂。霞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脸上,在眼底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沉默片刻,他忽然开口:“想听听我和林骁的故事吗?”

苏惟夏没有说话,只是将椅子往他身边挪近了些,摆出倾听的姿态。

“我们是大学同学,摄影系最好的搭档。”沈知行的目光飘向窗外的芦苇荡,声音低沉得像陈年旧磁带,“他有天赋,有冲劲,总能捕捉到最刁钻的角度。我擅长后期和叙事,我们一起拿过很多奖项,毕业时一拍即合,决定创业。”

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忽快忽慢:“工作室叫‘光影叙事’,就设在美院附近的老厂房里。我们拍城市边缘的拆迁户,拍坚守老手艺的匠人,拍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城市孤独症》是我们策划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想记录那些在城市里漂泊的孤独灵魂。”

“林骁负责主拍摄,我做统筹。我们熬了无数个通宵,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就在项目快要成型,拿到天使轮投资意向的时候,他消失了。”沈知行的声音陡然收紧,指节泛白,“不仅卷走了所有前期资金,还带走了我们所有的原始素材和策划案。后来听说,他把方案改头换面,卖给了一家影视公司。”

苏惟夏静静地听着,能感受到他语气里压抑的痛苦。

“工作室倒闭,我背上了债务。那时候我爸刚做完胃癌手术,需要长期疗养,我却连进口药都买不起。”沈知行低下头,额前的碎发遮住了眼睛,“他躺在病床上还安慰我,说失败了可以重来,可我知道他有多失望。我总觉得,如果不是我创业失败,他或许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这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苏惟夏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浑浊的眼睛,想起那句没能说出口的“对不起”。原来他们都背负着相似的遗憾,在时光里独自舔舐伤口。

“我懂这种感觉。”苏惟夏的声音有些沙哑,“我爸走的时候,我总在想,如果我能早点带他去最好的医院,如果我能多赚点钱……可人生没有如果。”

沈知行猛地抬头,撞进她盛满理解的眼眸里。那里面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只有一种跨越伤痛的共鸣。在这个瞬间,所有的伪装和防备都悄然瓦解,两个带着伤痕的灵魂在暮色中坦诚相对。

“林骁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别人的信任。”沈知行深吸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知道我所有的软肋,知道我对《城市孤独症》的执念,所以才会用那张照片挑衅我。”

“但你已经不是当年的你了。”苏惟夏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你现在有能力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东西。”

沈知行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意顺着血管蔓延开来。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孩,她的眼睛在暮色中亮得惊人,像黑夜里的星光,坚定而温暖。

“谢谢你。”他轻声说,这三个字比清晨那句包含了更多的东西。

苏惟夏笑了笑,起身走到窗边:“天色晚了,我去煮点粥吧。”

厨房很快飘出淡淡的米香。沈知行靠在门框上,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夕阳的余晖勾勒出她纤细的轮廓,发梢的碎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水流声和窗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安宁。

他忽然想起昨夜暴雨中的拥抱,她单薄的肩膀在怀里微微颤抖,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原来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早已在生活的磨砺中长出了坚硬的铠甲。

“对了,”苏惟夏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张老刚才发消息,说下周想和我们聊聊项目落地的细节,顺便介绍几位民俗专家认识。”

“好。”沈知行应道,“我来安排时间。”

米粥煮好时,暮色已经浸染了整个小院。两人坐在天井的石桌旁,就着昏黄的灯光喝粥。没有多余的话语,却有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里流淌。

“林骁那边,我会处理好。”沈知行忽然开口,“你专心准备下周的会面,不用分心。”

苏惟夏抬起头,看到他眼底的坚定。她知道这不是客套,而是承诺。在经历了昨夜的崩溃和今日的坦诚后,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说的信任。

“我们一起面对。”苏惟夏轻声说。

沈知行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嘴角扬起一个极浅的弧度,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眼底漾开温柔的涟漪。

夜色渐深,沈知行送苏惟夏回公寓。路灯在湿漉漉的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两人并肩走着,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走到楼下时,苏惟夏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相机里还有上次拍的西溪日落吗?我想用在项目宣传里。”

“有。”沈知行拿出手机,“我发你。”

屏幕亮起,照片里的夕阳如同燃烧的火焰,将天空染成绚烂的橘红色。水面波光粼粼,芦苇在风中摇曳,美得惊心动魄。

“拍得真好。”苏惟夏由衷赞叹。

“等项目落地,我给你拍一组工作纪实吧。”沈知行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记录下【西溪·寻迹】从无到有的过程。”

苏惟夏的心猛地一跳,脸上有些发烫:“好啊。”

回到公寓,苏惟夏站在窗前,看着沈知行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手机屏幕还停留在那张夕阳照片上,温暖的色调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她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林骁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但此刻她却不再感到孤单。

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两个曾经孤独漂泊的灵魂,终于在彼此的伤痕里找到了共鸣。过往的疤痕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但它们终将成为成长的勋章,在无声的岁月里,回响出温暖的力量。

苏惟夏将沈知行发来的夕阳照片设为手机壁纸时,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许久。照片里的光像是有生命力,即使隔着电子屏幕,也能感受到那份穿透阴霾的暖意。她走到书桌前,看着那个装着瓷片的亚克力盒子,父亲写下的“自由翱翔”四个字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苏惟夏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表情接通电话。屏幕里母亲的脸带着熟悉的关切,身后是老家客厅温暖的灯光。

“夏夏,最近怎么样?项目还顺利吗?”母亲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的轻微杂音。

“挺好的,妈,进展很顺利,下周还要见几位专家呢。”苏惟夏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您放心吧,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琐事,末了还是绕回了老话题,“对了,你张阿姨说的那个小伙子,人家还在问呢……”

苏惟夏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妈,我现在真的没时间想这些。项目刚起步,太忙了。”

“忙归忙,终身大事也不能耽误啊。”母亲的声音沉了下来,“你爸要是还在……”

“妈!”苏惟夏打断她,声音有些发颤,“我知道您关心我,但感情的事不能勉强。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挂了电话,客厅里重归寂静。苏惟夏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灯汇成的河流,心里五味杂陈。母亲的催促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中了她心底的遗憾。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沈知行谈及父亲时的痛苦,原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背负着过往。

第二天清晨,苏惟夏刚到小院,就看到沈知行已经在工作了。他面前摊开着一叠照片,都是西溪湿地的晨景:薄雾中的芦苇荡、沾着露水的荷叶、晨练的老人……每一张都充满了生活的温度。

“早。”沈知行抬头看她,眼底带着淡淡的青色,显然没睡好。

“早。”苏惟夏放下包,“你来得好早。”

“睡不着,就过来拍点素材。”沈知行将一张照片推到她面前,“你看这个角度怎么样?可以做小程序的启动页。”

照片里,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洒在水面上,形成斑驳的光斑,一叶小舟在晨光中缓缓划过,留下浅浅的水痕。苏惟夏的目光落在照片角落,那里有一行细小的签名:“知行摄”。

“很好看。”苏惟夏由衷赞叹,“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沈知行的嘴角微微上扬:“等项目上线,我们可以搞个线下摄影展,就叫‘西溪寻迹·光影记忆’。”

“好啊。”苏惟夏眼睛一亮,“还可以邀请李伯他们来当特别嘉宾。”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轻松的氛围,仿佛昨夜的阴霾从未出现过。陈默抱着电脑匆匆进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惟夏姐,沈老师,查到了!”陈默的脸上带着兴奋和紧张,“林骁现在任职的那家传媒公司,最近正在和启明星谈合作,想参与西溪项目的后期宣传!”

苏惟夏和沈知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果然是冲着项目来的。”沈知行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想借启明星的渠道,把我们的创意据为己有。”

“那我们怎么办?”陈默有些着急,“要不要告诉老周?”

“暂时不用。”沈知行摇摇头,“我们现在没有实质性证据,打草惊蛇反而不好。”他看向苏惟夏,“下周和张老的会面很重要,我们必须尽快确定项目细节,拿到官方的正式授权。”

苏惟夏点点头:“我马上去准备资料,把所有创意点都整理成书面文件,附上时间戳和版权声明。”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小院里键盘声此起彼伏,打印机吞吐着纸张,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纸张的味道。苏惟夏埋头整理资料,沈知行则在一旁筛选照片,偶尔抬头交换一个眼神,无需言语便明白彼此的想法。

中午休息时,苏惟夏去厨房倒水,看到沈知行站在窗边打电话。他背对着她,肩膀微微紧绷,声音压得很低,但能听出语气中的隐忍。

“……妈,我说过了,我的事不用您操心……相亲就算了,我现在忙项目……知道了,挂了。”

沈知行挂了电话,转过身看到苏惟夏,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

“阿姨的电话?”苏惟夏轻声问。

沈知行点点头,走到饮水机旁接水:“催婚。”他的语气带着无奈,“自从我爸病好后,她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

“我妈也一样。”苏惟夏笑了笑,“好像我们到了年纪就必须完成这个KPI。”

沈知行被她的比喻逗笑了,眼底的阴郁散去不少:“在他们眼里,稳定的婚姻比什么都重要。可他们不懂,有些伤疤需要时间愈合,有些空缺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填补的。”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苏惟夏心底的某个角落。她想起父亲走后的日子,想起那些独自舔舐伤口的夜晚,忽然很能理解沈知行的抗拒。

“我爸走后,我妈也总说,要是能看到我成家就好了。”苏惟夏的声音有些低沉,“可我总觉得,婚姻不是完成任务,更不是弥补遗憾的方式。”

沈知行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理解:“你说得对。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甘情愿的奔赴,而不是迫于压力的将就。”

两人站在厨房门口,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形成一道温暖的光晕。没有刻意的安慰,没有多余的言语,却有种无声的默契在悄然流淌。

下午,苏惟夏整理资料时,在一份旧文件里翻到了父亲的笔记本。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翻开了。里面记录着父亲生病期间的点点滴滴,有用药记录,有检查结果,还有一些写给她却没寄出的话。

“夏夏,看到你为了我奔波,爸爸心里又疼又骄傲。你总是那么要强,什么事都自己扛,可爸爸希望你能轻松一点,能有人陪你分担……”

苏惟夏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泛黄的纸页上。她忽然明白,父亲的遗憾不是因为她没结婚,而是担心她独自承受生活的风雨。

沈知行端着咖啡走进来,看到她在哭,脚步顿了顿,放轻脚步走到她身边。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递给她一张纸巾,然后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安静地陪着她。

过了很久,苏惟夏擦干眼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你见笑了。”

“没事。”沈知行的声音很温柔,“想念一个人不是坏事。”

苏惟夏看着他,忽然鼓起勇气问:“你……还和叔叔阿姨住在一起吗?”

“没有,我搬出来住了。”沈知行顿了顿,“创业失败后,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狼狈。后来我爸生病,我才搬回去照顾他。现在他身体好多了,我就又搬出来了,离工作室近。”

“你一定很辛苦吧。”苏惟夏轻声说。

沈知行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还好,都过去了。那段时间虽然难,但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看着苏惟夏,眼神认真,“就像现在,这个项目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证明,证明我还能重新站起来。”

苏惟夏的心被轻轻触动。她忽然明白,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过往的伤痛,都在努力地从废墟中寻找重建的力量。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小院,给忙碌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苏惟夏将整理好的资料装订成册,沈知行则在一旁调试着相机。

“明天我去拍李伯摇船的镜头,你要一起吗?”沈知行问。

“好啊。”苏惟夏点点头,“正好可以和他确认一下故事驿站的细节。”

两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苏惟夏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的相机好像很久没换了?”

“嗯,这台用了很多年了。”沈知行摸了摸相机,眼神温柔,“创业失败后卖了很多设备,这台是唯一留下的,陪我走过了最难的时候。”

苏惟夏看着他和相机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不仅仅是一台设备,更像是一个沉默的伙伴,见证了他所有的起起落落。

走出小院,晚风带着湿地的清凉吹拂过来。两人并肩走在石板路上,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远处的水面波光粼粼,归鸟的叫声划破天际。

“谢谢你今天陪我。”苏惟夏轻声说。

“我也谢谢你。”沈知行转过头看着她,眼底有星光闪烁,“谢谢你愿意听我说那些过去的事。”

在这个温柔的傍晚,两个带着伤痕的灵魂在暮色中悄然靠近。过往的疤痕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但它们不再是束缚彼此的枷锁,而是连接两颗心的纽带。夜风轻轻吹过,带着芦苇的清香,也带着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意,在寂静的时光里悄然回响。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