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组织的年轻干部“驻街挂职锻炼”项目,在黔州全省范围内算得上新举措,乌蒙市是试点之一。东升乡推荐高远,是经过雷书记和胡大平两番考虑才定下来的。
南山街道,是县开发区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区域,工业园、农产品都集中在这一片。这也意味着复杂、琐碎、密集的事务与考验。
高远到任那天,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还没走到,党工委书记杜小全便在楼道里简短接待了他。
“年轻人,从哪个乡下来的?”
“东升乡。”
“嗯……那地方我听说过,靠近国道、滑坡点多。”杜小全打量他,“能从乡里推荐上来,应该也有点真本事。”
高远微微一笑:“也就是基层混了几年,写写材料、跑项目、扛沙包。”
“扛沙包?”杜书记一愣,随即笑了,“行,那你明天开始,跟着综合协调科,熟悉业务,了解辖区情况。”
安排简单得像临时加班,可高远知道,这里的人个个精明,没人会对你嘘寒问暖,更没有人等着教你怎么干事。
第二天一早,他准时出现在街道办三楼,报到时发现,科里的人都对他有些高冷。
“你是新来的吧?”一名中年干部从工位后探出头,“叫啥名字?”
“高远,挂职锻炼三个月,分到你们综合协调科。”
“东升乡那个?”另一人开口,“你写的那个清水沟的项目报告我看过,挺实在。”
高远不好意思地笑笑:“谢谢您。”
“谢什么。”那人又问,“能不能加班?”
“随叫随到。”
“能不能出现场?”
“随时可以。”
几人对视一眼,不再说话。
他就这样,在没人指导、没人安排的前提下,自己从科室工作日程表上找出两项未结案件——一宗物流园区入驻企业水电改线纠纷、一宗街边流动摊贩与居民矛盾未调解。
“这两项归谁?”他问。
“本来是老冯跑的,前阵子调走了。”有人说,“你要想接,就自己联系现场吧。”
这就是现实。高远心里明白,这是给他“下马威”的同时,也是试探。
他先去的,是物流园区那桩水电改线。
热浪扑面而来,园区工地边缘搭着几处活动板房,才刚进门就能听到争吵声。
“不是说好六月给我们接上独立线路吗?现在都七月中旬了,设备还得靠柴油发电,电费都翻了三倍!”
“你们改的是高压线路,我们协调过供电局,那得报批重新立杆,不是我街道能拍板的!”
“可你们招商的时候承诺得好好的!现在呢?一句话推给市里?”
高远默默记下每一句话。等双方说完,他才亮出自己的身份。
“我是新来挂职的,姓高。今天不是来拉偏架,是想听清楚问题到底在哪儿,随后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他一连约见了供电公司调度室、园区建设办、两家企业的项目经理,一边跑现场,一边打电话,调出了市住建局三个月前的会议纪要。
原来,此前确实有一份“定向支持南山园区线路整改”的批文,只是压在了县发改委办公室里,因涉及另一片区项目暂未下文。
“你说得对,得有个推动的人。”供电公司主管跟他说,“要不是你来问,我们以为这事街道那边默认暂缓了。”
第二天,街道办内部协调会,杜书记惊讶地发现高远带回了市里的复函副本,还有一份电力施工的临时方案图纸。
“你怎么搞来的?”
“协调的活儿嘛,”高远笑笑,“我不是干综合协调的么?”
一周后,杜书记又把他叫去。
“听说你还跑了趟安南社区那片小摊贩点?”
“嗯。那儿居民意见集中,摊主也不好管。我请了派出所、市场监管所,还有物业公司三方一起谈,提了个‘错峰摆摊’试点方案,试试看。”
“你真有点干劲。”杜书记叹了口气,“原来以为你是那种‘下放体验干部’,上头意思意思的。现在看,你是真来干事的呀。”
“干事这事吧……”高远顿了顿,“从东升山里走出来,我总得对得起别人送我出山的那份心意。”
三个月试岗转瞬即过,街道办发来建议函,拟将高远正式调入开发区管委会,进入驻街事务统筹小组,专事基层治理改革。
县委组织部的意见也很快:同意高远交流调任,挂任南山街道办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消息传回东升乡那天,胡大平笑着对雷书记说:“我们这个娃,真是走出来了。”
雷书记没说话,只点了点头。过了会儿,忽然笑道:“哈哈哈,以后再从山里挑人,就照这个标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