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文学
一个酷酷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那日,本该轮到江知虞当值,但因她前两日又被刻意刁难受了风寒。

格桑心疼她,便主动提出代替她去。

却不想,在那一夜,意外撞见了醉酒的阿勒隼。

那禽兽见到格桑有几分美貌,便动了色心,强行将她拖到屋中侵犯。

格桑全程都在挣扎,咬伤了阿勒隼的手。

而鲜少有人敢忤逆他的阿勒隼,当即就恼怒,连着扇了格桑好几个巴掌。

还一脚踹中她的小腹,将她踹飞在地,无视吐血的格桑,抓着她的鬓发,将她十分粗鲁且残暴的拖出了屋内。

当着众人的面,砍下了格桑的手脚,放眼这便是不遵从他的后果。

还在格桑奄奄一息之时,将她塞到了瓮中,放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

江知虞说完回忆,深呼了口气,仰首望向明月。

明月当空,天青风静。

“我在格桑的墓前答应过她,会为她报仇,对于阿勒隼这般狡诈之人,若是直接杀了他,反而是便宜了他。”

“如今这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来格桑在天有灵,也能瞑目了。”

江知虞捏紧掌心的长命锁。

此回京城,前路未卜,讨债之路亦是漫漫,格桑,你会保佑我,讨回我该有的公道的,对吗?

*

顾家军大败匈奴军,凯旋而归,顺德帝龙心大悦,特在太和殿设宴,恭贺顾家军大胜。

而赴宴的皇亲贵胄、达官显贵们,其中有不少妙龄小娘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俨然都是冲着顾远舟去的。

作为年轻之辈中的翘楚,在顾老侯爷病逝后,顾远舟便继承了侯府。

而今更是继承了顾老侯爷的衣钵,首战便大获全胜,打败了被誉为匈奴新一代勇士的王子阿勒隼。

“此番顾家军大获全胜,顾小侯爷当属头功,陛下必然会大行赏赐,勇毅侯府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了。”

“顾小侯爷英勇无双,如此年轻有为,还洁身自好,如今不过弱冠之年,尚未婚配,也不知何家的小娘子,能配得上小侯爷呢?”

“怎么,你以为能轮得着你吗?据说,顾小侯爷早有心仪之人了。”

“莫非便是那位与明王殿下、顾小侯爷青梅竹马,一道长大的沈家嫡女沈知虞?”

却听有人轻嗤了声:“什么沈家嫡女,难道你们不知,这沈知虞并非是沈家血脉,而是一个乡村野妇所生,当初那妇人与沈夫人在风雨交加夜被一同困在破庙之中。”

“两人几乎是同时生产,谁知那妇人竟是胆大包天,暗中将自己的孩子与沈夫人之女调换,三年前那位沈家真千金寻上门,此事才算是真相大白。”

“沈家心善,在得知此事后,还是将沈知虞养在府中,三年前,钦天监选中沈家女替长宁公主远嫁匈奴,那沈知虞倒是还算有心,感念沈家多年养育之恩,自愿替嫁匈奴。”

在众人听得一阵须臾时,宾客之中有人叫了声:“顾小侯爷来了!”

一时之间,几乎是所有的视线,都落在了一身银甲的顾远舟身上。

凯旋而归,荣耀加身,一战成名,一夕之间成为年轻之辈的翘楚,加之顾远舟本身样貌俊朗,一身少年意气的阳刚之气。

一时之间,不少待字闺中的女眷们看的面红心跳。

只是若顾远舟的身侧,没有跟随着一名小娘子,那些女眷们或许会更高兴。

“顾小侯爷身侧的小娘子是何许人?”

“瞧着似是有几分眼熟?”

“今日是陛下为顾家军办的接风宴,顾小侯爷为何会带一小娘子觐见?莫不成……那小娘子与小侯爷关系匪浅?”

在众人小声议论之中,太监尖锐的嗓音响起:“陛下驾到——”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德帝落座主位后,心情甚好的一抬手。

“今日乃是为凯旋而归的顾家军所办的接风宴,诸位爱卿都不必多礼,入座吧。”

顾远舟上前,单膝跪下,“末将顾远舟,携顾家军向陛下复命,幸不辱命,击退匈奴军,捍卫我大燕国境。”

顺德帝连声说了几个好字:“果真是虎父无犬子,朕还记得你父亲在世时,亦是年少成名,一人可抵万师,若是你父亲在天有灵,必然会十分欣慰。”

“末将幼时贪玩,时常与明王殿下在宫中闯祸,若非陛下宽宥,又有幸受陛下教诲,末将也无法为大燕建功立业,末将不敢贪功。”

顾远舟看似随意,但实则却是不着痕迹的,在顺德帝的跟前,带了一下明王宋既明的功劳。

果然,顺德帝龙心甚悦的哈哈大笑:“此番远舟你首战大捷,明儿的功劳也不浅。”

明王党的大臣们也跟着应和:“是呀陛下,若非明王殿下在朝堂之上,力排众议,以自身头衔力荐顾小侯爷,此战恐也无法大获全胜。”

“明王殿下当真是慧眼识人呀!”

在朝臣们的吹捧下,宋既明宠辱不惊的站出来,拱手道:“儿臣只是举荐的微末之功,若非父皇贤明有方,我大燕也无法培养出如远舟这般,报效社稷的佼佼者。”

在宋既明与顾远舟的一唱一和下,顺德帝更是龙心大悦。

“太子,好好的向你二弟学习讨教。”

原本默默坐于皇室首位的太子,被点到名,忙诚惶诚恐的起身拱手:“儿臣领命。”

对于太子的唯唯诺诺,顺德帝面上的笑淡了些。

“你这性子,却是与你母后截然不同,若你有你母后一半的才能,为朕分忧解难,朕也便能彻底宽心了。”

顺德帝患有严重的头疾,一旦犯病,便会两眼昏花,无法处理朝政。

高皇后便会替他分忧,多年来,便形成了二圣共治的局面。

朝中有半数的朝臣,都是由高皇后一手提拔上来的,因此也无人敢对此局面有何异议。

太子的头垂得更低了,“儿臣才疏学浅,万不敢与母后相提并论。”

高皇后放下青釉茶盏,以帕子拭了拭唇角,“陛下训诫的是,都是臣妾往日里疏忽了对尧儿的教导,臣妾有罪。”

“臣妾该是要向赵淑妃好好的学习,如何将二皇子教导的如此出色。”

高皇后四两拨千斤,三言两语暗示宋既明功高盖主,压了太子一头。

赵淑妃忙起身,“臣妾万不敢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协助陛下功不可没,远不是臣妾与明儿可相提并论的。”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