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他一夜未睡,盯着西北地区的舆图,脑子反复的出现阿姐的那番话。
“卿尘,那不是什么蛮族之人,那是你的百姓。”
“卿尘,你是大乾朝的皇帝,你要守护的人很多,不仅仅只有家人,还有千千万万个大乾朝的百姓,他们都是你的责任。”
“而你,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的底气。”
“你也是阿姐的底气。”
他想了一晚上的方法,也不能完全解决西北地区的灾情,更何况是灾后重建的事宜。
因为他对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一点也不了解,要想让百姓早日恢复生机,必定得因地制宜,他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无从下手。
他颓废极了,觉得自己的这个皇帝真的是无能至极。
没想到一大早阿姐竟然给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这般详细的计划简直将自己心中那份不完善的计划完全填满了。
见皇帝这般反应,其他两位大臣面面相觑,陛下这是被什么吓成这般。
皇帝激动的将这份计划书给了两位大臣看,“你们也看看,谁说我阿姐十指不沾阳春水就不会赈灾了,看看,你们快看!”
两位大臣赶紧凑到一起捧着折子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感叹着。
“原来这里需要这样做,原来西北地区的土地是这般的……”
沈清欢端着茶,慢慢的喝着,丝毫没有因为别人夸赞几句就飘飘然。
这两位大臣是皇帝的心腹,也是为数不多的初心不变,切实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虽然官职不高,却也入了皇帝的眼,官职嘛,慢慢升就是了。
之前见惯了沈清欢吊儿郎当,追着男人跑,现在见她拿出这么详细的赈灾计划书,两人的眼里充满了怀疑。
“敢问殿下,这是你府上的幕僚所书?”
沈清欢知道外人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份计划书是她所写,毕竟一个被宠坏的草包长公主怎么会一夜之间变得如此有见地。
沈清欢现在只想快些出发,所以没想跟他们多费口舌。
没想到她还没说什么,皇帝那边急了,“你们是没看见上面的字迹吗?”
“这不是阿姐写的,还会是谁?你们或许不认识阿姐的字迹,但是朕认识,并且上面还有删删画画的笔迹,你们没看见吗?”
皇帝激动的跟两位朝臣争辩着,根本不顾自己尊贵的帝王身份,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在他人面前拼命维护姐姐的弟弟。
沈清欢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原书中对皇帝的那些残暴不仁的描述,还有皇帝死后被后人批判为昏庸无道的灭国之君。
既然她来了,那就不会再让有这般赤子之心的皇帝被百姓误会,成为遗臭万年的暴君。
见时间差不多了,沈清欢站起身来走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从沈清欢站起来时就注意到了,他转过身来看向她,“阿姐,你是要出发了吗?”
沈清欢点了点头,“臣觉得陛下和两位大人对这份计划书没什么意见,那臣就照着上面的做了。”
皇帝连忙说好,就这么办。
沈清欢跟皇帝行了一礼,就转身走出了勤政殿。
去了户部讨要了赈灾的一应物品,跟户部尚书说明缘由,沈清欢就带着物资出发了。
户部的大臣们见玺华长公主真的亲自前往西北赈灾,一个个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可是连将军们都不愿意接弟额差事啊,也就是言侯爷去过一次,但也是经过了血的教训,那年的西北血流成河。
不知道玺华长公主能不能活着回来。
这才是让他们忧心的,一旦玺华长公主在西北出了事丧了命,皇帝定然是要出兵的,那到时又是一笔花销,国库可是没什么钱了,根本支撑不了一场战事。
沈清欢可没有朝臣们的那些烦恼,在现代的时候,沈清欢跟着救援队去过好几次西北,对那里的地貌特征和人文都比较熟悉。
昨晚她就研究过这个时空的西北地区,发现这里跟现代的西北地貌气候差距不大,这份计划书是可行的。
走了两天,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到了驿站,墨染带着物资在这里等她。
“大人,长公主的车马到了。”
墨染放下手中的杯盏,疾步朝着驿站的门口走去。
出了门,远远的就看见一队马队朝着驿站而来。
墨染伸长脖颈,朝着马队身后看去,却怎么也没看到马车的身影。
“怎么没有马车?殿下没来吗?”
他就知道,长公主那么娇滴滴的一个公主,怎么可能跟着他们长途跋涉去那穷山恶水的荒蛮之地受苦。
身边的手下闻言眺望着回道:“回大人,确实没看到马车,但是马队之中确实有位女子装扮……”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马队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一匹白马停在墨染的面前。
看清马上女子的容貌,墨染眼睛瞪大,满眼的不可置信。
沈清欢看着眼前呆愣的两人,没好气的说:“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扶本宫下来!”
真是造孽啊,她在原主的记忆中知道原主是会骑马的,但都只是在马场或者京郊跟着一群千金小姐骑着马溜达溜达。
像这般疾驰了两天的时间还从没有过,幸好她在现代的时候也会骑马,知道长途跋涉的艰辛,在大腿根那垫了软布,不然大腿根绝对会磨破。
一旦受伤,后面的行程就会慢下来,那可不行。
墨染反应过来长腿一伸就先一步扶住马上的沈清欢。
可能是长时间颠簸,沈清欢已经浑身都僵硬了,动作艰难的下马,突然叫上一个脱力,就从马上栽了下来。
完了完了,沈清欢吓得直接闭上了眼睛,帅不过三秒,自己要摔个狗吃屎了……
只觉得腰上一紧,一阵天旋地转,沈清欢就跌进了一个温暖又坚硬的怀抱。
“殿下,您没事吧?”
沈清欢睁眼就看见一张放大的鬼脸,吓得她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