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姨跟杨觉俨讲缺些什么,他都一一应承,他在这方面确实考虑不周,没准备好。
徐簇和挖一勺蒸蛋,又夹一个丸子放到碗里,和着米饭捣碎,这米饭煮得软烂,好像刚出锅不久。丸子是荤素搭配,焖得松烂。
徐簇和慢慢喂舟舟吃饭。她成为六十年代的徐簇和,又不想死,就得接受关于她的各种身份。她没做过母亲,她也应该逐步适应,而不是当甩手掌柜,把所有事情都扔给丹姨。
喂到一半的时候,坐在舟舟旁边的杨觉俨对她说:“我来喂他。你先吃饭。”
徐簇和觉得他作为父亲,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应该的,她没有犹豫把碗勺给他。
舟舟不想杨觉俨喂,他没张开嘴巴,眼睛四处转动,看丹姨,看徐簇和,她们都在看他的反应。
舟舟指着这勺子上的饭说:“太多,吃不了。”到底还是没拒绝杨觉俨。
闻言,杨觉俨重新挖了一小勺米饭喂给他,舟舟没再说什么,吃了下去。
………
夜晚,卧室里。
徐簇和摸了一下头发,感觉头发差不多干。没有吹风机就是不方便,她用干毛巾擦了好久,等它自然晾干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她站在床尾,望着这张床,在想她要睡哪一边。
忽然门被打开,杨觉俨走进来,他刚洗完澡。
两人目光相碰,没有说话,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徐簇和躺在床上,把被子盖上,还是正常大小的床舒服,她睡硬卧床根本没有办法入睡。
杨觉俨打开桌子的抽屉找东西,发现剪刀的位置移动过,他拿起来看一眼,又放回去。
徐簇和看到他的动作心都要漏半拍,这人好可怕,她感觉自己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杨觉俨本来没觉得有什么,但他察觉到徐簇和在盯着他刚才的举动,又觉得不对,她用剪刀做了什么不能让他知道的事吗?
徐簇和想她不能坐以待毙,她酝酿了一会儿,喊他的名字,“觉俨。”
闻言,杨觉俨看向她。
“我外套里面缝了夹层,里面好像有东西。我本来是拿剪刀拆开,后来我又怕把衣服剪坏了,没下手剪。你能帮我吗?”
“嗯。”
徐簇和迅速下床,找到那件棉袄外套,翻到有夹层的那一面递给他。
杨觉俨看见临时缝的一左一右两个夹层,他没有拿过外套。
他直接从抽屉拿出剪刀,把夹层边上的线拆开。
杨觉俨低着头给夹层拆线,徐簇和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被他笼罩着。
杨觉俨问她:“你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不过我猜是值钱的东西。”
“里面的金条应该是你妈留给你的,不要拿它们换钱用了,不值当,收好它们。”杨觉俨知道徐母原本的出身很好,家里有钱。
“我把它们藏起来,你会发现我藏在哪吗?”
“或许会,你藏严实些。”
徐簇和看着杨觉俨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个问题,感觉回家之后他对她没有在火车站的时候那么冷漠。
可能是看在她生病失忆的份上,对她态度好一点。不过也仅限一点点,她在想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会成为陌路夫妻。
徐簇和的心跳突然加快,她脑海里闪过一个猜测。
杨觉俨抬起眼帘,漫不经心地问:“你又在想些什么?”
“没什么。”她胡乱应付杨觉俨。
杨觉俨见徐簇和不肯说,他也不细问,将两个夹层都拆下给她。
徐簇和把它们放进她那边床的床头柜抽屉里,明天再拆开看看。
她躺在床上没多久,杨觉俨就把灯都关掉。
两人都侧着身,背对背睡,一人一床被子。
假若在床中间放一碗水,大概率一晚上都不会被碰倒。
………
第二天早上,徐簇和醒来的时候,床上就只有她在。杨觉俨一早就起来去工作。
她感觉这早晨好安静,她继续赖一会儿床才起来,换好衣服开门出去。
徐簇和看见舟舟一个人在地上玩小木车。
饭桌和厨房之间有一个大窗户相通,丹姨坐在饭桌前削土豆皮、刨土豆丝。桌上还有一个水盆,里面放着削好皮的土豆。
“丹姨,舟舟早。”
舟舟最先回应她,他学着最后一个字,拉长音,“早~”
丹姨说:“不早了,现在都十点多快十一点钟。我都开始做中午饭咯。”
徐簇和惊讶地说:“原来这个点了,我还以为很早。”
昨晚九点左右回的房间,没多久就上床睡觉,这睡眠质量出乎意料的好,她想肯定是她几天没睡好觉的原因。
“你没听到早晨六点半的号角声吧。”
徐簇和仔细回忆一下,“好像有听到。”她当时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早上我问觉俨你醒了没,他说你睡得沉,没醒。我就想你没睡到日上三竿都不会起床。”
在丹姨眼里失忆的徐簇和跟舟舟一样都是孩子,待她和比以往多了几分包容和耐心,没有喊醒她,随便她睡到自然醒。
丹姨心里给她找了个理由,觉得她是舟车劳顿累了,才会这样的。
徐簇和从卫生间洗漱出来,看见舟舟还在地上专心玩小木车,她走到舟舟面前蹲下来,“舟舟这么喜欢这辆小车,是谁送你的?”
舟舟抬起头对她说:“是你送的,我最喜欢它了。”
这时丹姨插嘴说道:“觉俨大哥的小儿子比舟舟大几岁,他有个小木车,有天舟舟想玩,他不给,说是他姥爷做的。舟舟要想玩,找自己的姥爷去。哎呀,那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徐父去世已经快三年,家里人都参加过他的葬礼。
“后来呢?”
“舟舟他是知道自己没姥爷的,就偷偷躲被子里哭,我问他怎么回事?他不肯说,你一问,他就忍不住和你说了。没两天,你就带了这个小木车回来送给他。”
舟舟认真听着丹姨说这件事,徐簇和问他:“你还记着这事吗?”
他点点头说:“记得。”或许以后会忘,因为他现在没怎么记事,但这件事发生并没有多久,他还没忘记,对它印象深刻。